封城之後,回不去的生活!產業的破壞與創新

Posted by

全球的基本面與股市發展的最大關鍵仍是疫情的發展,如何看待疫情的時間與規模,決定了經濟的復甦與股市反彈的劇本。

但疫情過去,我們的生活就會恢復往昔嗎?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接受採訪表示:「新冠肺炎宛如一場戰爭,疫情將改變生活方式」。如果生活將被改變,那將帶來怎樣的結構性新趨勢?

疫情恐成為一場持久戰,在復工與抗疫之間拉扯

比爾蓋茲日前表示,疫苗產製的時間上最起碼要一年以上,而在疫苗出來前疫情都還會有復發的可能。以中國為例:「他們讓民眾回到工作崗位,但人人都戴上口罩、量測體溫,不參與大型運動活動」。他同時認為美國人要到 2021 年秋季才會變得安全,因此我們必需做好心理準備,世界各國得在復工與抗疫之間拉扯,這將是一場持久戰

依照倫敦帝國學院的報告顯示,對於歐美國家而言,採取社交隔離可能是阻止全球大流行的唯一途徑,直至特效藥或者疫苗被研發出來。其中一種是依據 ICU cases (需要加護病房的案例) 採取封城管制,當每周的新增 ICU cases 達到 100,即觸發社交隔離與管制;每周 ICU cases 掉到 50 以下,解除管制。這樣的過程可能需要耗時 18 個月。

圖一、依據 ICU 數量採取管制與解封的策略

因此要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我們將處在與病毒為伍的生活一段時間。我們面臨了生命安全的挑戰,也面對防疫措施帶來的經濟衝擊與金融風險。與此同時,新常態生活將加速下一波的產業發展與改變經濟結構

與疫情共存將改變人類消費模式

以中國為例,各省分在二月下旬陸續解除隔離管制,工廠與營業活動陸續復工,據官方與台灣廠商的說法三月的復工率都有八成的水準,從中國六大電廠發電耗媒的用量來看也已經恢復到去年同期的八成水準。

即便工業復工達八成,民間活動的水準卻跟以往有很大的不同。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 4 / 7 發佈的《2020年清明節假日旅遊市場研究報告》顯示,綜合中國各地旅遊部門、通訊運營商、線上旅行服務商和旅遊經濟實驗室專項調研資料統計,2020 年清明假日期間中國國內旅遊接待總人數 4325.4 萬人次,較去年減少 61.4%;旅遊收入 82.6 億元,較去年減少 80.7%。

民間各地雖然解除管制,但民間與地方政府仍小心翼翼的在面對經濟與生活,工廠大多採取分流管制,民間出門的交通方式也有所改變。至四月初,各大城市交通擁擠程度大多回到了往常的八成水準,但地鐵客流量較去年同期相比,仍處在相當低的水準,北京地鐵客流量 25%,上海與深圳也只恢復了一半左右的水準。

圖二、中國大城市地鐵客流量佔去年同期比重

公共交通流量很明顯大幅減少,我們無法猜測是因為各地仍有相應的管制措施還是民眾對於群聚的恐懼。但公共交通的減少,代表著經濟活動的復甦程度,如果民眾連地鐵都不敢搭,那包括餐廳、旅遊、公共群聚等活動也很難期待會有所復甦,只要是公眾聚集的活動都會受到影響。

因此無論是民眾的恐懼還是政府的軟封鎖 (維持社交距離、入境管制等),這種經濟型態將維持不短的時間,旅遊、運輸與相關消費很難在短時間回到過往的水準。

新生活型態形成,加速推動科技創新

在長期抗戰的前提下,工作型態勢必轉型,遠距協作帶來大量的資訊量與軟體需求。FinSight 有整理過微軟與 NVIDIA 都在疫情肆虐下業績有所成長。

在家工作的需求由企業拉動,企業轉雲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資安問題需要解決,我們在前一篇文章【成長 775%!疫情加速企業轉雲,微軟擴大商業雲戰果】有說明,企業會要求業務在雲端運作順暢,不能因斷線或延遲造成業務上的問題, 資訊安全成為議題, 混合雲的架構成了企業轉雲的主軸。

另一個受惠的領域是 Data Center 與 AI 的發展。在【「在家工作」助攻 Data Center,NVIDIA 在 GTC 大會釋出這些訊息】,我們可以看到 NVIDIA 主要業務 Gaming、Data Center 反而都有受惠,主因是 AI 的垂直應用落地與對話式 AI 拓展了推論晶片業務。

Intel 執行長 Bob Swan 在 4 / 10 接受彭博新聞社採訪時表示,第一季的 PC、NB 需求將逆勢增長。另外,遊戲也是疫情中的受惠族群,根據數位內容分析公司 APP ANNIE 的統計,全球第一季新遊戲下載量為 130 億次,較去年同期增加 25%。

混合雲、Data Center、AI 本在趨勢浪頭之上,這時反而因為疫情而加速發展。依照 FactSet 的統計,分析師預估 S&P 500 的獲利,科技領域成長性明顯優於其他產業,也說明了這點。

圖三、FactSet 統計分析師預估 2020年 S&P 500 獲利年成長

台灣在全球電子零組件佔據關鍵的地位,科技的創新加速,將對台灣的科技廠商有長期正面的影響。雖然短期的電子消費需求有可能受到衝擊,但具有穩健財務體質與技術競爭力的公司,仍是我們長期看好的標的。

這是最壞的時刻,也是最好的時刻

今年以來,已經有許多的企業撤除了全年的財務預測,主要的原因就是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太難以評估,失業與衰退的幽魂環伺在暗處,但同時又期待市場可能的 V 轉與報復性需求。

矛盾的情境讓很多企業難以預估業績發展,許多領域的市場將會被打亂。缺乏現金流與債務過高的企業面臨了被淘汰的壓力,但存活下來的企業將迎來結構轉型的機會

因為疫情,世界正加速走向 AI、Big Data、Cloud service 的領域。掌握這些趨勢的相關公司,無論是雲端網路服務、相關 5G 基礎建設、從雲到端的高速運算軟硬體設備,都將在未來五到十年趨勢浪潮中取得一席之地

當然,短期的衝擊帶來了風險。企業高收益債、新興市場與歐債違約風險、大量失業引發的消費緊縮,都是近期風險指標(請參考【非農大減 70 萬人,是否還有 V 型反彈?】)居高不下與政府大動作紓困救市的原因。

FinSight 的做法是持續監控風險指標,在風險指標沒有改善之前嚴格控制風險。同時盤點並追蹤可能的受惠清單,在風險解除並復甦的時候把握機會。

免責聲明:本文章內容僅供投資人參考,無任何推薦與買賣邀約之情事,投資人應獨立審慎判斷,自負買賣風險謹慎投資,本網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追蹤我們的臉書粉絲團,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多產業趨勢的分析唷。

One comment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