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界的老大哥 – Intel,又一重磅數據視覺化模板

Posted by

受到疫情影響,除了蘋果表示無法達成財測外,微軟也於 2 / 27 宣布今年第一季 Windows 相關的業務將無法達標,這都讓市場一度擔心供應鏈的狀況。然而,從鴻海最新召開的法說會來看,供應鏈問題可望在三月底出現緩解,上半年的出貨將符合原本預期。因此供應鏈的擔憂暫時緩解,展望未來最重要的是關心「需求」是否改變。

我們之前的文章中,不管是設備廠的說法整理台積電的近期看法,都一再強調我們對於 to C 業務的擔心,而供應鏈復原速度對微軟電腦業務的影響,也牽動著消費端。另一方面,雲端的需求與發展讓我們對 Data Center 的看法相對樂觀。

Intel 在電腦與 Data Center 營收金額相當高,為此,我們將數據視覺化的模板套用到 Intel 的數據上,方便在追蹤電腦與 Data Center 的同時,能即時查詢 Intel 的業務現況,以便對未來的業務展望推演時提供基礎。

模板連結點這裡

Intel -曾經的半導體市值冠軍,晶片處理器的王者

Intel (INTC.US) 是採用 IDM 模式製造處理器的半導體公司,以第一個推出 x86 架構系列處理器為名,提出摩爾定律的戈登.摩爾為其創辦人之一,目前在 CPU 處理器仍占有絕對的市占。

我們的模板延續之前的風格,專注在呈現我們認為重要的關鍵數據上。

在最左邊的卡片有給最新一季財報數字,下方則放上季給的財測數字,這樣就可以快速比對這次的營運數據是否有達到財測的水準。選擇不同季度,可以發現大多時候業績都會稍微比財測數字好,顯示公司在做財測時採取保守原則,財測不會太過樂觀。

營收以電腦、Data Center 為主,營收比重電腦 51.8%、Data Center 32.7%

電腦相關的 CCG 營收占業績將近五成,Data Center 相關的 DCG 營收占比也將近三分之一。若以 OPM (營業利益率) 來看,DCG 大於 CCG,兩者的 OPM 都超過 40%。在時間選項下方,將這兩大領域的營業利益金額與占比分別拉出來看,可以發現占比相加超過 100%,這是因為記憶體相關的 NSG 項目與其他項目虧損所致。

點選單一產品進行圖表互動,Data Center 占獲利比重很高

點選圖表中的產品,右方的營收與營業利益圖會跟著點選的產品互動,如此就可以查看單一產品的營收與營業利益歷年狀況。

電腦相關的 CCG 在 2019 年第四季的營收幾乎是持平的,但營業利益成長 11.5%。進一步查看法說的內容,主要是因為不賺錢的 5G 數據晶片部門賣給蘋果後費用降低,提高了利潤。

2019 年第四季的營收中,電腦占了 50 %、Data Center 只有 35%;營業利益金額電腦占了 60%、Data Center 51%。也就是說,雖然營收有一半是電腦相關貢獻,但因為兩者 OPM 的差異,Data Center 獲利與電腦相關獲利差異其實並不大。

切換時間維度,觀察全年營收與營業利益變化

將游標放在圖表上,可以選擇向上切入或者向下展開來切換時間維度,就可以做到季度與年度的資料互動。

存貨週轉天數與資本支出都在增加

半導體是高資本支出的行業,Intel 的資本支出穩定的在增加,尤其是在高階製程的投入。在 10 奈米量產進度延遲的同時,存貨週轉天數同步變高,公司正努力增加 14 奈米產能因應,今年產能預計要擴張 25%。

疫情的影響,Intel CFO:全年影響並不大

Intel 的首席財務長喬治·戴維斯 – George Davis 在摩根史坦利 TMT 峰會上表示,今年的業務將如往昔般運行,短期也許會有些供應鏈上的短缺,但並不影響全年的出貨,這也與鴻海對供應鏈的看法一致。

因此最大的風險還是看需求端的變化。FinSight 認為,需求是否會受到影響,現在存在的變數都還太多,但疫情的發展與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都必須謹慎小心的去觀察。因此,消費端如同我們前幾篇的文章,認為有比較大的風險;而在 Data Center 等 to B 的雲端、伺服器、 5G 基站相關支出,仍是比較確定的趨勢。

從我們的模板可以看出,CCG 營收高而營業利益相對較低,DCG 營收相對較低但營業利益率較高。因此雖然營收主要由電腦貢獻,但以獲利來看,電腦與 Data Center 兩者的影響性差異就沒那麼大了。所以電腦若真的受到需求下滑影響,只要衰退幅度不要太大,那在企業加速對 Server 支出的情境下,對 Intel 影響一增一減,整體影響不大。

Intel 的板模是我們利用 Power BI 製作的第三個公開模板,不知道這樣的呈現方式大家喜歡嗎?歡迎大家留言或私訊我們,讓我們知道你覺得有那些數字是很重要的,想放進這個 Intel 模板,我們會認真的考慮更新,之後也還會繼續推出更多視覺化模板喔。

免責聲明:本文章內容僅供投資人參考,無任何推薦與買賣邀約之情事,投資人應獨立審慎判斷,自負買賣風險謹慎投資,本網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追蹤我們的臉書粉絲團,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多產業趨勢的分析唷。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