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Sight 趨勢觀點

Fed 放水讓風險指標回落,後續市場將怎樣反應?

自 Covid-19 以來,人類的生活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面對疫情威脅生命安全的同時,我們同時經歷金融資產的價格大幅變動與實體經濟的大關機。

經歷一季的震盪,市場明顯出現經濟與資產價格背離的情形:

但縱然未來的經濟有這麼大不確定性,我們仍可以從不確定中找到確定事件

今天這篇文章,將回顧我們對於總體風險的看法。

VIX 價差轉負,風險指標顯著回落,市場風險回落

我們在【黑天鵝來襲,從 VIX 看市場恐慌程度與時間】曾經說過,VIX 近遠月價差是用來判斷風險很好的指標。當 VIX 價差轉負時,通常市場恐慌程度降低且股市低點已過,在此時放大部位的把握度會比較高。

而從 FinSight 每日更新的 VIX 模板來看,5/7 起 VIX 近遠月價差穩定於負值,也就是市場在五月開始,其實已經恢復到相對正常的市場環境。並且在 5/20 VIX 期貨結算之後,也穩定的維持負值。

圖一、今年以來,VIX 期貨價差與 S&P 500

而我們也是因為風險指標明顯回落,才發表【軟體股價創新高!新生活型態下的趨勢浪潮】,試圖去了解市場現在正在買單的趨勢內容。

但未來我們還是會持續關注 VIX 價差。主要是因為 2008 年曾經發生過價差轉負半個月後,價差再一次衝高,後來指數緩跌再次創下新低。加上目前對未來經濟仍有眾多不確定性,因此我們會將這種劇本的可能性放心中,一旦發生,將再提醒大家。

圖二、2007~2009 年,VIX 期貨與 S&P 500

只是通常第二波下跌時,VIX 恐慌程度不會比前一波高,所以我們可以預期就算接下來市場風險提高,波動度也不會像上次一樣衝到 80。

市場 V 型反彈的源頭:各國政府與央行的瘋狂放水

不只 VIX 近遠月價差,市場其他風險指標在這段期間也出現顯著回落,包含美國 BBB 等級債券的信用利差、TED 利差、FCI 指數。

圖三、TED 利差
圖四、美國 BBB 等級信用利差

三月底的時候,市場擔心企業可能出現現金斷鏈,當時 BBB 等級的債券利差一度飆到十年新高,違約風險大增。根據國際金融協會 (IIF) 的報告,非金融企業債餘額高達 192 兆美元,較 2007 年已增加超過 70%、GDP 佔比逼近 92%。若 GDP 進一步下滑,債務佔 GDP 比將上升更多。

而為了因應可能的資金斷鏈,聯準會除了推出無限期 QE 與購買投資等級債券之外,更在 4/10 宣布購買部分垃圾級債券,只要在 3/22 前是投資等級的公司債,之後被降評仍符合聯準會買入的標準。此一買入「墮落天使」的政策,就是「超前部屬」財報季過後很可能出現的降評潮。

而聯準會的動作的確產生效果,債券的信用利差逐漸恢復到較正常的水準。

現在經濟基本面與市場價格面差距的源頭,就來自於全球央行的放水。目前聯準會雖然放水規模正在縮減,但仍在擴充資產負債表。從聯準會近期的說法來看,未來依舊會積極努力地捍衛疫情衝擊,因此華爾街預估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表,將從現在的 7 兆美元,增加至明年初的 10 兆。

圖五、四大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 (單位:十億美金)
圖六、四大央行資產負債表月增量

若未來全球央行沒有再擴充資產負債表,則要當心當下偏貴的股市價格,將回歸疲弱不堪的基本面。現在預估未來 12 個月的 PE,已經來到將近二十年新高的位置。

圖七、FactSet 預估 S&P 500 指數的 2020 與 2021 年 EPS 變化
圖八、FactSet 預估 S&P 500 指數的未來 12 個月 PE

未來經濟基本面的潛在風險事件

而看到基本面,我們在【封城之後,回不去的生活!產業的破壞與創新】討論過,封城與復工之間的矛盾將維持 18 個月左右,這帶來破壞也帶來機會。

而未來潛在的風險,也就在這種結構改變之中:

圖九、中國 3 月與 4 月限額以上零售商銷售年成長 (%)

結論:從不確定中尋找確定。

這篇文章,用了比較大的篇幅,來把我們過去講過的內容進行統整。

Fed 及時的動作,的確降低了目前的市場風險,使風險指標回落到較正常的範圍。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之下,因為低利環境使資產價格提高,尋找結構性受惠的趨勢標的,將有評價提升的空間。若是基本面緩慢回升,在資金過多的情況下,FinSight 甚至不排除出現資產泡沫的可能

但從另外一個層面解讀,由於目前市場與基本面脫鉤的源頭是 Fed 放水,若是未來 Fed 開始收緊流動性,則市場可能對目前偏高的 PE 進行修正。只是從官員近期的談話來看,這件事情在短期是不會發生的,最快也是明年的事。而明年又有油價低基期因素,屆時 CPI 提高可能讓 Fed 放水結束。

至於這段期間,風險是否二次提高的觀察指標,我們會持續觀察:風險指標與美元。目前兩者均在安全的位置,因此我們傾向持續尋找受惠趨勢、獲利相較於疫情前逆勢上修的公司。

免責聲明:本文章內容僅供投資人參考,無任何推薦與買賣邀約之情事,投資人應獨立審慎判斷,自負買賣風險謹慎投資,本網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追蹤我們的臉書粉絲團,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多產業趨勢的分析唷。